我市依托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已初具“智能硬件—算法开发—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态势。云华智能、安徽徽光等人工智能企业通过智能化升级逐步向AI领域延伸。广德市PCB产业、宁国市电容器产业正在智能化转型。华晟新能源、立讯精密等企业试点AI质检和智能排产系统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宣城“城市大脑”入围2022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区“治理大奖”。然而,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临产业整体规模较小、缺乏领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短缺突出、产业生态不够完善等诸多挑战。面向“十五五”,聚焦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前瞻规划布局为统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是制定专项规划。结合我市“十五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制定人工智能产业专项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可以设定为引进和培育一定数量的人工智能企业,主动对接龙芯中科、华为、商汤等创新型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初步集聚;中期目标为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加快培育芯聚德、思萃精密、耘墨科技,延链补链强链;长期目标则是使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宣城现代产业园、宣城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为重点,谋划打造面向长三角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示范园区。谋划建设数据训练基地,建设高质量的图文、音视频等大模型训练语料库,优先开放政务、医疗、教育领域脱敏数据,持续扩展多模态数据供给。三是融入区域算力网络。加快宣城智算中心一期建设,力争2025年内投入使用。紧盯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发挥我市产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抽水蓄能等优势,积极向省级争取算力边缘节点,助推打造“人工智能+”引领的协同发展格局。深度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接入长三角智能算力网络,与合肥、芜湖等地形成算力互补,联合申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二、以完善产业链条为关键,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一是招引与孵化双轮驱动。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宣城科创中心,将行业龙头企业分区域、分模块重点对接跟进。重点招引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企业,对落户企业给予最高省级奖补。积极对接长三角高端创新要素,推进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研发飞地联合共建、产业技术联盟资源共享。二是构建产学研用协同体系。深化与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合作,建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开展行业大模型研发。用好宛陵科创城、宣城软件产业园等平台,加速对接科创资源,构建“研发在外、转化在宣”发展模式。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奖励基金,对合作成效显著的项目和团队给予奖励。三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动态更新《宣城市公共数据开放清单》,建设行业数据共享示范中心,在教育、医疗等领域试点数据流通,对数据贡献企业给予补贴。引入蚂蚁集团、奇安信等企业,建设宣城市数据安全运营中心,提供数据脱敏、隐私计算等服务。
三、以深化场景应用为驱动,打造行业标杆示范
一是拓展产业智能化深度。依托现有电子信息规上企业及聚隆传动、亮亮电子等智能家居企业,设立细分行业AI改造专项,推广AI质检、智能排产系统,提升良品率。打造垂直领域大模型,联合科硕智谷、云华智能等企业,开发“光伏组件故障预测”“电容器工艺优化”等工业大模型,嵌入生产流程,实现从单点应用向全链条渗透。二是深化城市治理AI场景。升级宣城“城市大脑”,整合交通、环保、安防等数据,构建“一网统管”平台。在现有35个场景基础上,接入实时交通流量、能源消耗、防汛防灾数据,建立跨部门决策推演模型,提升突发事件响应速度。三是民生服务智能转型。拓展“诗意宣城”文旅应用,增加AR导览与AI诗词创作互动功能。依托泾县宣纸文化园等景区,试点“AI+非遗”项目,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传统工艺的智能化展示与传承。基于“城市大脑”医疗数据,开发慢性病风险预测系统,试点“AI家庭医生”语音助手,降低数字鸿沟。
四、以强化人才引育为支撑,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一是精准引进高端人才,构建产业“强磁场”。制定“AI+产业”紧缺人才目录,通过“双招双引”政策包(安家补贴、项目资助)靶向引进算法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等核心人才。同步对接中科大、浙江大学等长三角高校,设立“宣城专项”奖学金,吸引毕业生来宣就业。二是强化人才培育体系,激活本土“造血力”。鼓励合工大宣城校区、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院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课程,与企业共建AI产业学院,“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在亮亮电子、华晟新能源等龙头企业开展“AI工程师内训计划”,在宛陵科创城、宣城经开区设立AI应用实训中心,提供算法调试、设备操作等实操培训,缩短人才适应周期。三是创新柔性用才机制,拓展人才“供给池”。推行“候鸟专家”模式,面向沪苏浙企业高管、科研院所专家,以项目顾问、周末工程师等形式柔性引进技术导师,为本地企业提供技术攻关支持。搭建“宣城AI人才云库”,整合本地企业需求与外部专家资源,通过“揭榜挂帅”发布技术难题,吸引跨区域人才在线协作,按成果兑现奖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