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社区养老是以居家为基础、城乡社区为平台、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向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等服务内容的养老服务方式。截至2023年9月底,全市养老机构总数169个、入住总数8565人,占比1.46%。98.54%的老年人选择的是居家社区养老方式。
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居家社区养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受场地条件、经费预算、人员编制等制约,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二是配套资源不足。家庭适老化改造覆盖面窄,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不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活动场所不多、吸引力不强。三是体制机制不健全。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标准、家庭适老化改造标准等在内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尚未充分建立并有效落实。四是养老观念有待转变。社会对于养老持被动接受观念,把老年人当做养老的被动接受主体,尚未真正树立健康老龄观。
为此,建议:
(一)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从“我提供,你使用”向“你需求,我服务”的思路转变。结合我市当前老年群体庞大、社会未富先老、失能空巢紧迫等特点,形成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公补民用等多元化运营模式,低收入群体的养老由政府提供兜底性、基础性服务保障;中等收入群体的养老由政府逐步完善普惠性养老服务体系;高收入群体的高端养老需求应依托市场化解决。
(二)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扩大适老化改造覆盖面,积极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在家庭和社区中增设老年人生活设施,如增设老年扶手、无障碍坡道、电梯、“一键呼救”报警设备、老年食堂、活动中心等,建设良好的居家养老环境。推进适老产品多元化,选择操作简单、功能突出的适老智能设备,让老年人生活、娱乐、锻炼更加便利,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舒心的休闲时光。
(三)助推机构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从机构角度看,要积极树立品牌战略意识,明确机构发展定位,集中资源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如提供专业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等,探索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在日间照料和托养服务盈利方式的基础上,鼓励机构根据服务范围创新“延展服务”,将核心服务送到更多老人家中,点对点解决养老问题。从政府角度来看,加大对连锁社区养老服务品牌的扶持力度,引导以统一的品牌形象、规范的经营管理方式提升养老产业活力。
(四)健全居家社区养老体制机制。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细分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制定相应行业发展支持政策、规范性文件,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市场准入条件、发展指南等。广泛开展规范政策解读活动,推动落实民政部近期出台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规范》,对提供服务的机构资质、服务人员资质、服务内容、机构评估等划定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以宣州区、郎溪县创建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区(县)为契机,帮助社区、机构构建规范的运营模式,建立全链条普惠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五)促进居家社区养老观念转变。加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举措、新进展、新典型的宣传报道,让老年人更好的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扩大居家养老事业的社会影响。发挥我市老年大学的作用,定期开展面向老年人的知识、生活讲座和文化娱乐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学习机会。搭建老年人社交平台,让老年人回归熟人社会,引导老年人维持与扩展社会关系网络,实现以配偶与孩子为中心向其他家庭成员、邻居、朋友等的关系网络扩散,缓解老年人的心理焦虑。探索招募低龄健康老人组成志愿服务队,按照就近原则,将志愿老人与受助老人结对,通过老年人社会参与引导社会发现、重视老年人的力量。
发言人单位及主要职务 党派 界别
宣城市人社局政策法规 农工党 社会科学
与表彰奖励科科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